——2019年1月22日在崇川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钱锁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三大提质主攻行动”,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0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52元,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2%;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等7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一)以稳中求进为基调,转型升级更有质量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61亿元,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全部工业应税销售458.3亿元,增长10.3%。建筑业总产值220亿元,增长5.3%。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完成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10亿元,增长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30亿元,增长7%。完成实际到账外资7677万美元。发展质态不断优化。着力推动“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通富微电本部产值达104亿元,成为崇川首家百亿级工业企业,醋酸纤维年产值超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61.1%、45.9%,全市领先。工业技改投入、服务业中非房地产投入分别增长17.3%和21.2%。楼宇经济实现全口径税收36亿元,创亿元楼宇8幢。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创近年来新高,分列全市第一、第三位。扎实开展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登记各类单位2.4万家、个体工商户3.3万户。完成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实现政府债务有效管控。创新驱动势头强劲。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幅达43.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9.75件,专利申请7683件。华达微电子获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应用项目获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称号,江苏劲桩公司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易实精密、京源环保企业研发中心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左岸意库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青创园、支点创业中心创成省级众创空间。1人获评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入选省双创人才,13人入选“333”工程。
(二)以项目建设为支点,高质发展更添后劲
一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有效投入,促进重大项目高端要素集聚,投资拉动效应更为凸显。重大项目加速推进。龙源振华海上风电等45个亿元项目加速推进,烟滤嘴二期、醋纤六期等5个10亿元重特大项目如期开工。智慧城市网络传输、同济大学技术转移南通中心等53个项目竣工。国药控股等11个项目转化达产。11个市级“双百工程”项目实现投资47.2亿元。重要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智能制造进楼宇”工程,埃菲尔、吉泰科等一批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成功落地。狠抓主题园区建设,促进医疗器械、总部经济、基金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扩大“一基金两基地”合作成效,沈德相控超声波、朗迈运动医疗等高精尖项目落地。整合全区文旅资源,突出文旅产业培育发展,星派天地、BU青年创新中心等项目顺利建设。推进通富微电集成电路产业链垂直整合,逐步构建上下游产业支撑体系,以芯片设计为代表的尚阳通、以系统级封装设计为代表的智通达等项目成功落户。重点方向招商优化。构建“1+4”招商新体系,建立重特大项目区领导挂钩制度。聚焦“1+2”产业招引方向,强化北上深等6个方向的市外招商,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10余次,招引博彦科技、星云网格等优质项目144个。深挖上海产业招商资源,新增可可创新空间、上海软件园南通分园等2个沪通共建合作园区,58家企业先后入驻。出让产业用地18宗1593亩。
(三)以品质提升为引领,城市形象更趋改善
一年来,我们积极抢抓新一轮城市发展机遇,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动迁安置有序开展。提升依法征收水平,创新“限时必克”攻坚机制,全年完成房屋征收1289户86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五山及滨江地区生态修复、轨道交通等市级重大项目顺利建设。观河华府等151.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临江家园等6个小区7200套房源交付安置,4500户动迁居民喜迁新居。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500户居民顺利腾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央路等21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新增社会和小区机动车泊位1200个。实施虹桥西村等5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和20个急办类整治项目,惠及居民8000余户。节制闸新村等9处易涝区域完成改造。完成城山路等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并对外营业。小石桥等6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3万亩,为南通获得国家森林城市殊荣作出重要贡献。长效管理巩固提升。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在学田等8个街道试点执法与管理分离,成功破解大学生公寓周边等多个区域管理难题。持续推进“5320”行动,拆违2081处13万平方米。实施城市“微治理”,完成跃龙路景观改造等92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着力推动环濠河周边景观提升工程,先期完成万利发大厦、崇海大厦外立面出新。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62%,居民自觉参与意识逐步增强。完成运河村临时堆放点118万吨积存建筑垃圾分拣处置任务。
(四)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环境治理更显实效
一年来,我们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督察整治强势推进。成立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统筹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46件信访交办件全部办结,健康公寓周边、学田南路等重点区域环境明显改善。配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等高规格督察行动10余次,206项交办任务有效整改。环保执法监管不断加强。加密水、气环境质量监测频次,实现PM2.5浓度、断面水质监测街道层面全覆盖。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切实加强对生态环保领域监督执纪力度,严肃查处一批环保失职失责行为。依法关停狼山饮用水源地生态红线内餐饮、码头等危及水源安全的单位。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省考以上河道断面优III类比例达100%,市考河道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1.4%,PM2.5年均浓度处于良好区间。沿江生态修复成效明显,还岸于民、还绿于民有序推进,华新水泥厂等110家企业顺利迁退。组织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先期完成文峰支河、胜利河2条省考河道整治。31条市考河道整治全面启动,锅炉厂河等18条河道水质明显好转。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持续开展“河岸共治”。入河污染源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拆除沿河违建近1.6万平方米。40家“散乱污”企业整改到位,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8台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原一、三印地块场地调查评估和修复工作全面完成。
(五)以民生改善为目标,社会建设更见温度
一年来,我们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会公共事业质态提升。全年累计民生投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保障根基夯实。新增就业1.25万人,2524名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扩大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8.3张。推动医养结合工程,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新增参保失地农民2277人。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被征地农民保障金9455万元,被征地农民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经验获全省推广。救助残疾人、失独老人、困境儿童等困难对象超5万人次,救助金额2500多万元。创成第十一届江苏省双拥模范区。开展与陕西留坝、佛坪对口交流协作,协力佛坪成功脱贫摘帽。公共事业发展协调。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布范围,高标准建成新区学校、崇川学校同和校区。持续深化小学集团化办学,建立“区有团聘校用”人事管理制度。通师二附情境教育质量管理模式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扎实推进医联体改革,与4所市三级医院共建8家紧密型医联体。完成34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社区全覆盖。话剧《逐梦浮沉》入选中国文联2018年重点作品扶持名录。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征兵、档案等工作不断推进,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基层治理平安和谐。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79家社区达标。高分通过省级基层治理试点终期评估。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园建成运营,“巾帼挽霞”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重度残疾人褥疮护理项目再获中央财政支持。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组建10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完成355家工贸企业风险辨识管控,严格落实“一案五制”要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区。着力化解社会矛盾,进京非访、越级访人数同比大幅下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对非法理财、非法集资等涉众型金融活动打击侦破力度,社会面治安形势持续平稳,市民安全指数稳步提升。
(六)以规范高效为准则,自身建设更富成效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促政务”的工作理念,加快职能转变,强化自身建设,政府法治水平和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推进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标准化,取消行政权力事项21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获评全市依法行政示范项目。常态化开展学法活动,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区级领导出庭应诉率达10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清理近十年规范性文件154件,废止(含失效)30件,取消证明事项4项。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和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和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率达58%,列全市第一。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压缩审批事项流程时限50%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8.2%。在全省率先开通江苏政务服务网崇川社区服务站点。深入推进安置房建设管理机制、园区管理服务机制、区街财税体制等改革。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作风转变推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将“走帮服”连心助企与污染防治攻坚有机融合,走访企业358家,帮助解决困难105个,推进环保问题整改300余项。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以及司法、舆论和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5件、政协提案208件,满意率均达98%以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强化,自然资源资产及环境保护审计有序推进。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全面运行。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一切,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为崇川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崇川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关心、参与崇川经济社会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崇川未来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不强,首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载体、人口“三个密度”偏低,产业发展不充分,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支撑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改善速度不快,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城市形象和品质有待进一步优化;民生领域高质量均等服务短板不少,惠民举措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机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执行能力、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推动崇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脉搏,进一步准确把握南通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准确把握崇川发展的新特征和新定位,进一步准确把握崇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不断追赶超越,努力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四个更充分”:
一是机遇利用更充分。充分融合崇川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进程和当前的机遇风口,深度对接崇川中心城区的资源禀赋和多重战略叠加,主动向“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规划靠拢。深化沪通融合,努力提升崇川在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版块中的站位,着力提高经济、载体、人口“三个密度”,奋力实现“个体城市核心”向“区域发展中心”的跨越发展。
二是产业带动更充分。通过产业振兴带动城市能级提升,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调结构、促转型,坚持自身培育与外源招引并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生态环境友好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增强主城区聚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是城市提质更充分。坚持“精品城市”发展方向,以全市交通转型为契机,在全力拓展空间、做好城市更新的基础上,将品质提升的着力点向布局优化、功能完善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延伸。进一步推动重点片区建设,提升城市集约效率,丰富生态治理内涵,促进产城融合共生,文化、交通、生态功能互补。
四是民生供给更充分。直面民生领域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坚持扩大总量与提升品质并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加大投入,进一步补齐民生供给短板。在提高基本保障底线的同时,促进科教文卫各项社会事业高标准、多元化发展。既要“人无我有”,更要“人有我优”,充分发挥主城区配套服务优势,以优质服务惠及民生,以优质服务促进发展,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主城区竞争力和首位度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崇川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城市、生活”三个品质为重点,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城区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社会治理和谐稳定,使崇川综合实力稳居全省主城区第一方阵,为南通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坚持创新转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发展
全力瞄准转型发展高线,强化质态提档、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动能。
夯实高质增长基础。加快产业提质。重点扶持通富微电集成电路产业链垂直整合、烟滤嘴新上生产线,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两化融合进程,推动铁人、万达锅炉等一批制造企业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建设。紧跟“制造业服务化”新趋势,加快扶持金通灵等企业由单一制造商向全流程服务商转型。借力互联网+、大数据、5G大规模应用场景开发,构筑华为软件云、腾讯云、阿里云“云生态”产业。加速同洲电子等总部落户,构建现代产业研发创新与服务中心。逐步完善金融创新体系,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推动培强育大。深入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培育产值超50亿元工业企业1家,超20亿元工业企业3家。以沪市设立科创板为契机,鼓励企业直接嫁接资本市场,加快上市进程,力争全年新增上市入轨企业2家。加大潜能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四上企业60家以上。激发企业活力。认真落实省实体经济28条、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等政策,制定配套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建设运行“政企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办事指引、供求对接、风险预警等综合服务。全力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助力破解企业融资和电力增容等难题。不断优化执法环境,着力加强权益保护,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做强转型升级平台。发展都市工业新经济。围绕制造业扩能提升要求,推动全区工业用地占比逐步提升至30%左右,为制造业发展留足空间。加快东区“都市工业综合体”产业规划、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前期研究,建立融合研发、制造、商住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新形态。围绕 “一轴两基地”功能布局,积极打造沿人民路“综合服务轴”,建设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和信息技术研发及制造基地。加速软银新博都市产业综合体、华融汇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谷等一批项目落地。促进园区产业新提升。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对全区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提高经济和载体密度,促进主导产业迅速集聚。准确定位三网融合产业园、同济科技园等园区主导产业方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提高园区投入产出率,积极推动企业、项目入园,力争实现园区入驻率超过75%,引进有业务、有结算、有数据、有税收的产业项目50个以上。培育楼宇经济新增长。推动楼宇片区化集聚、特色化发展,健全区级统筹、片区协同、楼宇管理方配合的三级管理网络,重点发展一批以提供律师会计等咨询服务、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服务、科技研发等平台服务为核心的新兴楼宇,力争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10幢以上,吸纳信息技术、数据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高端技术人员3000人以上。
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实体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创新引导政策,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72%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00家以上、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家。策应中创区建设,重点招引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科创类项目5个以上。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项目扶持力度,力争新增省科技成果重大转化项目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以上。突出高端人才引培。深入实施紫琅英才计划,力争招引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省双创人才等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30名,培养高技能人才600名。持续推进沪通人才对接,以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优化创新创业氛围。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3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0件。加快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争创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家。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提档升级,将智慧技术众创社区打造成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二)坚持招优引强,推动项目建设有效突破
全力聚焦项目建设主线,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以精准、专业的招商促进项目落地扎根,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加速项目达产见效。
猛攻项目招引。强化招商组织统筹。建立区级招商引资专门机构,充实专业招商力量,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加强招商资源整合,完善招商政策、投资手册,促进全区资源共享,全力放大资源吸附效应。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突出领导挂帅招商,激活全区干部招商引资积极性。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精准化、专业化和产业链招商水平。力争新引进亿元项目2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以上。瞄准重点产业方向。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强化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强大公司大企业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的招引。加大重大外资招引力度,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等途径,力争在融资租赁、健康医疗等外资利用新领域取得突破。紧紧依托华为信息技术招商资源,推进一批华为关联企业落户。深化重点区域对接。立足北上深等境内“富矿”城市,持续挖掘招商资源。突出深耕上海,全力抢抓上海溢出产业承接机遇,通过合作园区、校地联建等方式,促进科技、人才、金融、文旅等项目加快落户。深入挖掘欧美、日韩、港台等境外地区资源,在日本、港台委托招商基础上,精选1—2名“顾问大使”,帮助拓宽欧洲、北美等地招商渠道。
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资源配置。加快重点产业规划编制,统筹抓好区域土地、载体等要素科学配置,推动优质资源向重大项目集聚。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绩效评价,着力提高产业密度,确保资源配置效率和项目产出效益同步提升。积极整合产业基金、金融资本、创业投资等手段,加大对科技研发类成长性项目的投入力度。狠抓推进节点。围绕项目审批、土地出让、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压实责任,全程跟踪,突破瓶颈。推动通富微电汽车电子、铁人二期、卓越文创街区等项目尽早开工,星光域商业配套、红星天铂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松誉隆、中动航空等项目早日竣工,形成重大项目梯次推进格局,确保全年完成重大产业项目投资50亿元以上。突出转化达产。实施重大项目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紧扣转化达产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以提升投资转化率为目标,持续做好跟踪服务。推动华业纺织二期等12个竣工项目尽快投产,华润医药等11个投产项目稳定运营,科技服务外包产业园等5个招引入驻型项目尽快转化达标。
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机制。主动靠前提供“一条龙、保姆式”全链条服务,强化重大产业项目帮办代办制度,实施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推进,落实专题会办协调机制,统筹项目报批、要素保障、建设推进等全流程服务,协调好土地、动迁、环评等问题,集中力量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升审批效能。全面优化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推进不见面审批,保证具备条件的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严格落实“3550”时限要求,完善市区全程高效联动审批机制,进一步畅通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重点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产业优惠政策包,加速建立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池。优化产业项目扶持奖励审批流程,针对签约到账、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环节,及时兑现政策。加快产业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加大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公寓等方面扶持力度。
(三)坚持建管融合,推动城市品质加速提升
全力扭住内涵发展基线,突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两手抓、两手硬”,拓展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城共兴。
加强重点片区开发。推进五水地区提升改造。做好封闭区域地块谋划研究,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妥善处理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先期启动东分水岛、北滨江征收工作。着力对接一批重点项目,为打造城市西北部商业副中心奠定基础。深化五山滨江生态修复。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全力推进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坚持市区联动,共同推进滨江生态修复区、五山旅游配套区、狼山古镇片区改造提升,新增造林面积1000亩,建设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绿肺”。加快濠河景区整治提升。有序实施建筑立面美化、水系综合整治、绿化景观建设等工程,统筹推进寺街西南营街区保护。挖掘培育濠河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休闲文化与滨水景观相融的濠滨新天地、丁古角东区等高品质步行街区,充分释放老城活力。
加大功能填补步伐。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地铁站点、主干道疏解道路、重点片区微循环支路及停车位建设,开工建设16条道路,其中爱民路等8条道路实现年内通车。改善民生基础设施。注重综合整治与应急整治相结合,完成10个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完成运料河等闸站建设任务。借助“智慧水利”平台,提高全区44个涵闸调度管理成效,切实增强防汛及引江活水能力。提升市政设施管养精细化水平,实现道路管网、绿化泵站等区管设施管养全覆盖。实施增绿添园工程。加快推进公园游园、沿河沿路绿廊、临占绿地建设,重点实施新桥公园、世伦二组横河等10个园林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5公顷。
加快区域品质提升。开展精细治理。巩固薄弱区域环境整治成效,系统解决“三沿”区域市容面貌差等突出问题。实施工农路、城山路等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大力推进违建治理工作,确保实现“5320”行动预期目标。做优安居工程。聚焦五山、五水、环濠河等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大依法征收力度,确保全年完成房屋征收50万平方米。坚持不懈抓质量、抓进度、抓品位,推进24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确保世伦佳苑等8个安置小区年内竣工交付,安置动迁居民3500户。理顺物业服务体制机制,强化考评监管,全力加强安置小区、老旧小区物管工作。强化综合执法。不断健全综合执法条块联动体系,完善执法与管理分离机制,实现行政综合执法与管理服务外包相辅相成。开展新建路、体育馆东路停车秩序综合执法试点,并逐步向全区推广。加强垃圾管控。以“垃圾减量化”为核心,不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重点加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与建筑垃圾调配场建设。
(四)坚持防治并重,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力扼守生态环保红线,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统筹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持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成效。严控油烟排放。落实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净化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积极探索餐饮业油烟达标排放示范街区建设,督促经营单位主动开展净化设备提质改造,保持露天烧烤高压严管态势。推行绿色施工。严格落实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措施,严肃查处露天堆场、散货码头颗粒物违规排放行为。强化应急管控。完善大气应急管控机制,督促重点点源单位在管控区间内按规定限产停产。确保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持续加强行业和土壤污染治理。继续强化“散乱污”整治。严把项目建设环评准入门槛,严防已淘汰印染企业、燃煤锅炉违规启用。更大范围整治“散乱污”企业,完成市下达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任务,单位GDP能耗压降至0.3吨标煤/万元。加强土地污染风险防控。加快推进73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暂不开发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严格管理废弃物处置。全面深入排查企业危废、固废存放及处置情况,进一步优化信息化管理,加强处置全过程监管。
lt;p Indentquot; style=quot;text-indent:32.0pt;;line-height:29.5ptquot;gt;持续夯实污染防治基层基础。落实网格责任。分片组织“传知识、授经验、送培训进网格”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网格员业务能力,落实日常巡查、动态上报责任。完善监管体系。深入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加大“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力度,筑牢“零容忍、零懈怠、零缺位”环境监管体系,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惩处。加强舆论引导。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坚决压实环保主体责任,正确引导社会公众,把建设生态崇川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五)坚持共建共享,推动民生服务不断优化
全力夯实民生福祉长线,围绕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加快阵地建设,补齐服务短板,提高供给水平。
完善保障体系,增强居民获得感。就业保障更加充分。推进均等化就业服务,加强对残疾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指导。大力实施“万人创业计划”,不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500人。养老保障更加丰富。着力构建家庭、政府、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推进学田、虹桥等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鼓励具有医疗、护理资质的养老机构承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围绕“医养护康一体化”,促进医疗与养老深度结合,试点设置家庭病床200张,做实做优家庭医生跟踪服务。救助保障更加高效。探索建立政府托底、慈善关怀、保险补充、群众互助的多层次救助体系,完善困难群体信息库,精准高效帮扶重点贫困人群。健全劳动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优抚对象各类优惠政策。助力留坝县早日脱贫摘帽。
优化服务供给,提高居民幸福感。教育事业突出优质均衡。进一步深化小学集团化办学,以捆绑性监测评估促进集团整体水平提升。健全初中办学质量考核制度。加快推进朝晖小学等4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坚持发展公益普惠幼儿园,万濠星城、紫东南苑等5所幼儿园建成使用。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医疗卫生突出高质充分。深化医联体建设,充实全科医生队伍,推进专家常态下沉,逐步提升基层首诊质量。探索专科共建模式,重点打造5个特色专科,筹建上海华山医院南通眼科中心。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医防融合”慢病综合防治体系,开展4个慢病防治合作项目,确保通过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力争创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区。文体事业突出融合多样。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两馆”建设,力争年内对外开放。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常态开放。实施“阅读精品引领”等四大阅读工程,巩固全民阅读率全市领先地位。加强“四季风采靓崇川”等品牌建设,打造雅俗共赏文化精品。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年更新室外健身路径80套。
强化社会治理,提升居民安全感。加强社区治理。巩固社区标准化建设成效,探索推行“一心多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实施社工增能计划,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构建分级孵化、功能互补、有机衔接的社会组织培育网络,引导发展养老类、专业服务类、枢纽型社会组织20个以上。维护安全稳定。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突出危化品、建筑施工、电气火灾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整治攻坚。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效,依托“食安心”平台,进一步完善“明厨亮灶”监管制度。持续加强动物疫情管控。强化领导包案及接访下访制度,提升信访接处成效。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打击金融领域非法集资,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红十字等事业。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和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肩负着全区人民的重托,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取得新进步,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树牢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以更强的理想信念,更好的党性修养,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常态、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奋力推动崇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
坚定发展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三期叠加”的阵痛,我们要始终增强信心,保持定力,不为困难增多所畏惧,不为外界议论所困惑,危中寻机、危中抢机,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我们要一着不让,狠抓落实,把上级明确的发展要求一抓到底,把已经作出的工作部署一抓到底,把正在推进的各项任务一抓到底,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我们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统筹抓好增收节支,积极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妥善应对各类矛盾和困难,以过硬的经济数据和惠民成果彰显发展实绩。
奋力担当作为。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手握接续奋斗的“接力棒”,面对已经绘就的“路线图”,我们要不断强化担当、开拓进取。持续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项目与招商一体化举措,完善考核激励办法,实现项目建设高水平推进。继续深化五大国有公司市场经营和园区管理服务改革。全面推行政府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锤炼过硬作风。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深入招商、征收、环保和维稳一线破解难题,深入街道、社区、企业一线推动发展。坚决治理“慵懒散” “中梗阻”“下搁浅”等现象,切实解决作风不实、执行不力、服务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尽责者负责,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依法行政。持续推进常态学法活动,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优化政府法律顾问队伍,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抽查制度,加大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城市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运用法治思维,逐步健全征地拆迁、行政拆违等领域矛盾难题的化解机制。建立重大决策全程评估机制,加强重点领域行政监督,切实做好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提升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水平,在努力提高办成率上下功夫。认真办理民生实事,确保高效优质完成。
坚守廉洁从政。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准则》《条例》以及其他制度性文件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认真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和区委具体要求,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越红线。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加强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履职必尽责、失职必问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崇川的美好未来,需要崇川80万的奋斗者共同去开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牢记使命、聚力发展,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崇川而不懈奋斗!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词语释义
1、“5215”大企业培育工程(第2页)
到“十三五”末,全市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500亿企业2家,200亿—500亿企业2家,100亿—200亿企业10家以上,50亿—100亿企业30家以上。
2、“333”工程(第3页)
由江苏省发起实施,培养30名左右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培养300名左右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省级优秀人才,培养3000名左右成绩显著的市级优秀人才。
3、双百工程(第3页)
全市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按照“聚焦产业项目、注重创新驱动、突出对接上海、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共安排200个市级重大项目,包括100个开工项目、100个竣工项目。
4、“1+4”招商新体系(第3页)
区招商局牵头,区驻外招商局、街道园区招商局、部门专业招商局和委托招商局等4类招商组织各司其职的招商组织体系。
5、“1+2”产业(第3页)
“1”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研发设计为重点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指现代金融和总部经济、文旅休闲业。
6、“限时必克”攻坚机制(第4页)
为安置房项目、公益性项目和轨道交通、五山滨江等市重点项目的建设需要,按季滚动排定房屋征收任务,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考核推进机制。
7、城市“微治理”(第4页)
以“强治理、促提升、固长效”为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城市“微更新”、畅通城市“微循环”、优化城市“微服务”,注重环境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做优做美做强城市形象。
8、双随机、一公开(第5页)
在政府管理方式和规范市场执法中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9、六大专项行动(第5页)
崇川区“聚力治水”行动计划中,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畅流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的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的涉水整治拆违、雨污混接整治、六小行业整治、河道引水活水、治水铁腕执法和落实长效管理等六大专项行动。
10、“散乱污”企业(第6页)
不符合产业政策或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无治污设施或治污设施不能满足稳定达标排放要求、存在污染直排或偷排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
11、医养结合工程(第6页)
有机结合医疗与养老资源,将诊疗、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文化活动等生活照料服务融为一体,形成“医养护康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12、区有团聘校用(第6页)
小学集团化办学的一种教师人事管理模式,由教体局、人社局按照集团教师编制总数核定各集团岗位,采取“集团聘、学校用”的方式开展教师聘任,将教师由“学校人”变为“集团人”。
13、医联体(第6页)
以公益为导向,区域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组建的利益责任共同体。三级医院发挥核心作用,统一调配人财物,实现经济利益一体化,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
14、一案五制(第7页)
全市各级安监部门以一起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含职业健康类,下同)去推动落实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清单提醒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执法典型案件警示通报制度、安全生产执法被罚企业承诺制度、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回访企业制度和安全生产监察执法重点监管制度,五项制度互为表里、环环相扣。
15、三个密度(第9页)
经济、载体和人口密度。其中,经济密度是指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载体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各类载体用地面积,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16、都市工业综合体(第12页)
在一定规划区域范围内,以新型工业生产为主体,兼具研发、设计、展示、商业配套等功能的都市工业园区。
17、3550(第16页)
市区联动审批机制中的时限要求,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18、“三沿”区域(第17页)
开展“沿河、沿路、沿小区”整治,具体区域为:“三河”(鲍果河、八一横河、红庙子河—通扬运河),“三路”(濠北路—孩儿巷北路、城山路、校西路),“三小区”(中城小区、虹桥西村、文峰西村)。
19、“一心多点”新模式(第21页)
以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以邻里服务处为辐射点,旨在进一步缩短为民服务距离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
20、明厨亮灶(第22页)
餐饮服务提供者采用透明厨房、视频实时播放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餐饮服务相关过程的一种形式。